觀察·理解·支持
園本培訓系列活動
回歸教育初心
觀幼兒言
察幼兒行
聽幼兒心
走進孩子的內(nèi)心世界
“教育為本,觀察先行”,為深入貫徹《幼兒園保育教育質(zhì)量評估指南》精神,遵循幼兒發(fā)展和教育規(guī)律,進一步幫助教師深入理解自主游戲的內(nèi)涵與價值,提升自主游戲中教師的觀察與支持能力,了解幼兒的發(fā)展水平,有效支持幼兒游戲,助推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與發(fā)展。我園馮春園長帶領山高幼教發(fā)展中心的總園和分園的教師們開展以《觀察·理解·支持》為主題的園本培訓系列活動。
解讀觀察、理論提升
在本次培訓活動中,馮春園長率全體教師從觀察、理解、支持三個維度出發(fā),著重指出自主游戲于幼兒成長發(fā)展的重要意義毋庸置疑。教師除了為幼兒創(chuàng)設游戲環(huán)境、提供游戲材料外,還肩負著重要的職責,即觀察和研究幼兒。觀察了解幼兒既是對幼兒教師的專業(yè)要求,同時也是幼兒教師的重要工作內(nèi)容之一。教師作為觀察者的身份應該貫穿在幼兒一日活動的始終,無論在教學活動、生活活動還是游戲活動中,教師都需要對幼兒進行觀察。觀察是一門藝術,記錄是一種語言,分析是一種能力,支持是一種智慧,它們是教師讀懂幼兒,走進幼兒的橋梁。
馮
春
園
長
什么是觀察?
探討
首先
馮園長從“什么是觀察?“入手”
喚醒老師們對于游戲觀察的概念梳理
進行分享和交流
交流
探討
什么是觀察?
1.觀察應有目的、有計劃
2.觀察應調(diào)動多感官參與
3.觀察應有預備知識
4.觀察應與積極的思維相結合
我們?yōu)槭裁匆^察兒童?
思考
緊接著,
馮園長又向老師拋出問題:
“我們?yōu)槭裁匆^察兒童?”
我們的觀察真的了解、理解、懂他們了嗎?
交
流
探
討
觀察什么?
1.幼兒在游戲中的興趣與專注
2.幼兒的游戲水平
3.幼兒在社會性方面的發(fā)展
4.幼兒想象力和創(chuàng)造性方面的表現(xiàn)
我們的觀察真的了解
理解、懂他們了嗎?
反思
如何借助觀察了解、理解、支持幼兒? 馮園長強調(diào)觀察是了解和理解幼兒的基本路徑。了解是理解的基礎,而觀察幼兒正是了解幼兒的前提。只有建立在這種“真實”基礎之上的觀察才是有效的觀察,也才會有真正適宜的前提。
探討
如何觀察?
1.科學合理的分工,保障觀察
2.掌握基本的觀察方法,提升觀察的能力
(1)掃描式觀察 (2)定點觀察(3)追蹤式觀察
3.借助觀察工具,提升觀察質(zhì)量(照相機、攝像機、手機等)
視頻案例
觀察
馮園長結合視頻案例,對觀察理解支持的概念進行了直觀生動地解剖,清晰了觀察、理解與支持的相互關系,為教師在自主游戲中進行針對性觀察、精準性解讀和有效性支持明晰了方向。
在自主游戲中要用心觀察幼兒,以更客觀、全面、準確了解、分析其發(fā)展。只有通過觀察幼兒行為表現(xiàn)及感受其情緒,教師才能對幼兒游戲行為進行分析解讀,如了解幼兒對游戲的喜好、興趣、水平、交往合作能力、想象力、創(chuàng)造力、專注力、思維品質(zhì)等各方面發(fā)展是否符合年齡特點等。
你看到什么?
又了解到什么?
反思
在教育的天空里,每個兒童都是一顆獨特的“星星”,走向兒童,走進兒童、走近兒童,充分觀察兒童、持續(xù)解讀兒童,關注兒童的內(nèi)在需求,做一名真正懂兒童的教育工作者!
隨后,馮園長分享了相對應的幼兒游戲表征,并讓老師從幼兒的視角進行猜測式解讀表征......
解讀
表征
看到幼兒一對一傾聽表征,老師們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解讀與孩子表達的相差甚大。孩子是創(chuàng)造家,通過其繪畫表征與表達可走進游戲世界了解需求,進而提供更有效支持。每個孩子都以自己方式表達理解,如同千姿百態(tài)的萬花筒記錄著游戲軌跡。
解讀
表征
在研討過程中,老師們暢所欲言,也提出了自己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困惑?!昂⒆颖碚鞯膬?nèi)容和游戲內(nèi)容不一樣怎么辦”“幼兒表征敘述不完善、不連串,老師該怎么引導”“老師要怎么支持幼兒表征”等等。
馮園長借生動案例,提出推動幼兒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指導策略,助教師了解各年齡階段幼兒表征特點、類型、誤區(qū)等,分析其重要性,鼓勵教師在自主游戲中支持幼兒多元表征,豐富游戲內(nèi)容、助推發(fā)展。
放手 相信
放手不等于放任
提及“放手”,你會想到什么關鍵詞呢?松弛、自由、自主、尊重、探索等,從這些關鍵詞中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放手不僅是行為體現(xiàn),更是觀念轉變。馮園長帶教師們重溫陶行知、陳鶴琴等前輩教育思想,結合放手游戲的實踐、體會可概括為:放手,讓孩子自主!
馮園長從幼兒游戲前、中、后三方面闡述,指出游戲中要放手但非放任,需耐心觀察、傾聽、分析兒童。為做好放手,就“什么是放手游戲、怎么放”與老師進行研討,還表示放手游戲分三階段來進行:放手游戲發(fā)現(xiàn)兒童、看懂游戲解讀幼兒、回應游戲追隨兒童。
在放手游戲中,教師們最擔心安全問題。馮園長帶領教師們交流探討解決辦法,包括對戶外游戲安全隱患預判及化解策略,教師的觀察、站位、介入方式、材料等方面進行研討。
教研
活動
觀察記錄是幼兒教師解讀幼兒行為的重要方式,也是助推幼兒游戲、學習能力的“催化劑”。老師們針對觀察記錄需要改進的問題進行了激烈的研討,大家各抒己見,思維碰撞閃出智慧的火花。
聽完老師們的智慧碰撞,馮園長對本次活動進行了提煉和總結,對如何做好觀察、寫好分析、有效指導作出了進一步的指引。
1. 戶外游戲觀察記錄:戶外游戲觀察記錄主要圍繞幼兒行為觀察與解讀的實踐研究展開。教師每周應進行三次及以上的觀察,以此了解幼兒游戲的進程以及幼兒的行為表現(xiàn),并掌握在游戲過程中合理放手與適時介入的策略。此外,觀察記錄表正逐步優(yōu)化,于觀察方法、材料投放情況、觀察維度等方面持續(xù)改進,進而增強觀察的開放性、明確性與方向性。
2. 戶外游戲多媒體解讀:借助手機、智觀察等相關設備對戶外游戲的視頻和照片進行記錄,以此開展更為細致深入的觀察、分析與研討工作。
(1) 打破慣性、欣賞接納:將觀察視角從單純的游戲事件轉移至幼兒個體成長層面。教師需打破慣性思維模式,尊重每個幼兒不同的發(fā)展速度,接納并欣賞幼兒之間存在的差異。
(2) 正向賦義、找閃光點:從積極正向的視角對游戲行為進行審視,并賦予其積極意義。教師在觀察過程中應秉持理解和接納的態(tài)度,從而深入走進幼兒的內(nèi)心世界。同時,結合所記錄的視頻和照片資料,挖掘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閃光點。
學習分享 共促成長
“采他山之石以攻玉,納百家之長以厚己”,外出學習是教師開闊視野、提升專業(yè)素養(yǎng)的重要途徑。為全面貫徹落實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》和《3-6歲兒童學習與發(fā)展指南》要求,本著“學習、交流、分享、成長”的理念,在馮春園長的帶領下,我園十名中層領導分別開展了學習分享交流活動。
石麗敏
《看見 讓我們不斷成長》
石麗敏老師分享:踐行評估指南——看見,讓我們不斷成長,她闡述了一直以來幼兒園始終秉持《評估指南》的核心精神,在馮園長和馬園長的引領下,不斷地前行和改教育觀。堅守“兒童為本”的原則,關注兒童個別差異、落實一對一傾聽與表征。置身于探索、研究、實踐之路, 真正看見兒童,從內(nèi)心去觀察孩子,了解每一個兒童當下的經(jīng)驗、興趣與發(fā)展需求來給予支持。同時,幼兒園借助教育專家定期或不定期地親臨指導和開展大教研,為保教質(zhì)量不斷地提高賦能。
李甄妮
《有效觀察理解
幼兒實踐改革探索》
李甄妮主任以陶行知“六大解放”思想為導向開展學習分享。她表示有效觀察理解幼兒的核心就是“愛”,主要體現(xiàn)在教師對兒童的“充分信任與尊重”、“充分支持與放手”。她還提出了具體做法:1.轉變觀念;2.創(chuàng)立閱讀模式,探尋觀察理解幼兒之本;3.反思和調(diào)整。讀懂幼兒是幼兒園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,也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學習的過程。教師們需要以開放的心態(tài)、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厚的專業(yè)素養(yǎng),去走進幼兒的世界,理解他們的需求,支持他們的成長。
陳麗燕
《放手兒童 師幼共成長》
陳麗燕主任分享的內(nèi)容是《放手兒童 師幼共成長》,對兒童來說,玩什么,怎么玩,用什么玩,和誰玩,有著自由選擇的權利。那放手是真的放任不管了嗎?為此,陳麗燕主任與教師們對幼兒游戲中“放手”和“自由”進行了討論。
認識自主游戲,轉變教育觀!要求教師從觀察游戲入手,進一步對兒童游戲進行思考與分析,挖掘游戲及其背后的學習價值,剖析游戲行為所反映的兒童發(fā)展情況。她指出教師要優(yōu)化兒童游戲的開放環(huán)境、材料以及一日活動設計,同時要關注教師有效觀察、傾聽、分工占位等問題。要學會客觀記錄和分析兒童游戲,并且同步開展家長培訓,引領家長發(fā)現(xiàn)兒童游戲中的學習,認同游戲是兒童特有的學習方式。
詹曼堯
《重塑兒童觀 師幼共成長》
詹曼堯主任所分享之內(nèi)容為“重塑兒童觀 師幼共成長”,其從“已開展工作、三點收獲及我方反思”三個維度展開闡述。主任指出,教師應革新教育理念,著重強調(diào)兒童自主游戲之重要性,并積極履行教師之引導與支持職能,充分尊重兒童之獨特屬性。需對日程安排與教室布局予以優(yōu)化,提供豐富多樣之游戲材料,塑造自由且開放之學習環(huán)境,從而為兒童游戲成長與教師專業(yè)發(fā)展提供有力支持。以此回歸教育之本質(zhì),彰顯對兒童獨特性之尊重,構建滿含關愛與尊重之學習環(huán)境。
落實《評估指南》后,教師的兒童觀、教育觀改變了,始終堅持“兒童在前教師在后”的理念落到實處。相信兒童的力量,不急于介入孩子的游戲,兒童在游戲中自由自主、大膽探索,在表征中自由記錄。在表征中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,及個人能力的展現(xiàn)。
李雪
《幼兒園改革歷程之思考》
在教育實踐里,越來越多幼兒園嘗試將自主游戲理念融入日常教學。它們通過創(chuàng)設豐富環(huán)境、多樣材料、科學規(guī)則,為幼兒打造自由、開放且有挑戰(zhàn)性的游戲空間。同時,教師注重觀察幼兒游戲表現(xiàn)與發(fā)展,及時指導支持,助力幼兒成長。在這些教育實踐探索中,我們經(jīng)歷了多次改革。
李雪組長主要從理念從高控到放手的轉變、室內(nèi)外環(huán)境整改、材料投放、教研支持等方面做了系統(tǒng)的分享,同時也引發(fā)了老師們對開展安吉游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探討。
黃瓊喻
《試點園提升保育
教育質(zhì)量工作推進情況》
為深入貫徹《幼兒園保育教育質(zhì)量評估指南》精神,引領全體教師深入理解并落實《評估指南》理念,充分發(fā)揮游戲的獨特價值,提高教師觀察、解讀、支持幼兒游戲的專業(yè)能力和水平,切實提高保教工作質(zhì)量。黃瓊喻組長就《試點園提升保育教育質(zhì)量工作推進情況》進行匯報,幫助大家理清思路,摸清現(xiàn)狀、找準突破關鍵。
薛番紅
《如何做好—對一傾聽》
如果說游戲觀察為我們打開了了解兒童的一扇窗戶,那么一對一傾聽就是為我們打開的另外一扇神奇的窗戶。透過這扇窗,我們可以更好地發(fā)現(xiàn)兒童的“一百種語言”,更全面、準確、深刻地理解兒童的意義世界。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開展一對一傾聽呢,傾聽的策略又是什么呢?為此薛番紅組長開展此次分享活動旨在:梳理一對一傾聽的內(nèi)涵,掌握一對一傾聽的方法,感受一對一傾聽的必要。
符永健
《在實踐過程中的轉變及反思》
符永健主任分享的內(nèi)容是“在實踐過程中的轉變及反思”,她以游戲為基本活動,轉變教育觀念,統(tǒng)一教師思想等方面展開來分享。在實行放手游戲的前期工作中,通過研討、游戲案例學習、讀書等形式更新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,讓教師深入理解游戲在幼兒成長中的重要作用,將游戲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。確立以老師兒童為中心,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教育方式,統(tǒng)一教師思想和行動。
張萍
《自主游戲改革歷程》
游戲是兒童喜愛的活動,對兒童的發(fā)展具有重要作用。當前,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,我們對自主游戲的認識不斷更新,越來越明確游戲?qū)τ變喊l(fā)展的貢獻,自主游戲也體現(xiàn)在一日活動的課程當中。那么,教師該如何有效開展自主游戲?如何將自主游戲發(fā)揮其特定的作用及價值,讓幼兒在自主游戲當中得到終身受益的寶貴經(jīng)驗呢?張萍組長以“自主游戲改革歷程"展開來分享,通過培訓,教師們更加堅定自主游戲的理念,更加相信每一位孩子都是積極主動有能力的學習者。
曾小玲
《放手、看見、成就》
自主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它能夠促進兒童的個性發(fā)展、社交技能和創(chuàng)造性思維。為了最大化“放手”在一日環(huán)節(jié)中的效果,確保幼兒能夠充分享受自主游戲帶來的好處,本次分享活動曾小玲主任從“聚全園之力,后勤保障先行,讓“放手”在一日環(huán)節(jié)最大化;幼兒一日生活時間安排和追隨兒童的教研評估”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革展開來講。
最后,馮春園長對活動進行了總結,肯定了各中層領導分享中的亮點和特色,同時就游戲觀察與分析對教師提出觀察有聚焦,解讀有理論,支持有推進等要求,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實踐中,不斷穩(wěn)步向?qū)I(yè)邁進,持續(xù)在前進中收獲。
“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,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。”本次的培訓活動,教師人人參與,主動思考,各抒己見,相互學習,真正成為教研的主人。教研讓教師們深刻地意識到了只有正確的解讀觀察幼兒游戲,才能給孩子最合適的支持,促進孩子釋放天性,在游戲中獲得成長。
END